儀節次序意義解說 goto Top
次序 | 儀節 | 內容及意義解說 |
1 | 鼓 初 巖 | 鼓聲敲起,其莊嚴肅穆鼓聲會引起在場的工作者(來賓、禮生)等肅然起敬起來,趕快準備好,來各就各位 |
2 | 鼓 再 巖 | 鼓聲再敲,會令還沒準備好的,趕快準備,包括服裝等 |
3 | 鼓 三 巖 | 鼓聲三敲,至此準備好各就各位,肅立以待祭祖儀節次序進行 |
4 | 執事者各司其職 | 排班於東班西班禮生,各至擔任其職的位置,以待擔任祭祖儀節次序職責進行 |
5 | 糾儀者升階監禮 | 糾儀者是由有地位的人擔任,例:古代祭孔大典的糾儀官為宰相,其擔任工作是,監督、糾正各祭祀儀節動作的正確性
擔任糾儀者升階就位,進行監督、糾正各禮生祭祀儀節動作 |
6 | 陪祭者各就位 | 祭祖大典是非常的隆重,因此除主祭者外,還需要陪祭者
陪祭者由引贊引導就位,引贊唱詞:「請陪祭者就位」 |
7 | 分獻者各就位 | 德星堂祭祖大典,祭祀:
帝舜(重華公)、漢太丘長潁川郡侯(文範公)暨德配荀夫人、唐開漳聖王(元光公)暨德配種夫人、唐太傅忠順王(邕公)暨德配趙夫人、以及1126位先賢先儒神位 因此位於正中神位區由主祭著就位正獻祭祀外,兩旁神位區(左昭神位區、右穆神位區)就需要由會員中的長輩來祭祀,會員中的長輩就叫分獻者,也就是由分獻者就位分獻祭祀 分獻者由引贊引導就位,引贊唱詞:「請分獻者就位」 |
8 | 盥 洗 | 主祭者由引贊引導「盥洗」「進巾」 |
9 | 主 祭 者 就 位 | 主祭者由引贊引導「就位」 |
10 | 啟 扉 | 同時開啟「中門、東門、西門」 |
11 | 瘞 毛 血 | 祭典所用太牢之毛血,由執事者恭謹捧舉,而將毛血埋於土中,為「回報大地,讓土地繼續提供萬物養分,讓萬物生生不息」之意 |
12 | 迎 神 | 非常虔誠的迎神至堂內,其虔誠的儀節次序是
由提燈禮生為先導,由提「爐、金瓜槌、傘、扇」禮生後隨,分由東西兩行相對,魚貫出東西門,至門外會合,並行,由中門進入,迎神至中堂殿內 |
13 | 樂 作 | 由於虔誠恭敬的迎神,由迎神樂曲之啟奏恭迎 |
14 | 全 體 肅 立 | 迎神禮生隊伍進入中門:所有堂內諸獻者、執事者、祭參禮賓客,皆莊嚴肅立以「敬神如在」之至誠恭迎 |
15 | 鞠 躬 | 接著全體參禮者除執事者外,隨通贊唱:「一鞠躬」、「再鞠躬」、「三鞠躬」應聲行三鞠躬致敬 |
16 | 請 座 下 | 全體參禮者行三鞠躬致敬後,隨通贊唱:「請座下」而座下 |
17 | 樂 止 | 迎神至堂內,至其儀節完成,迎神樂曲止奏 |
18 | 進 饌 | 祭祀用物品,開始由禮生擺放在神案上供饌 |
19 | 上 香 | 主祭者、分獻者各隨引贊引導至神位前隨引贊唱:「上香」行上香,引贊唱:「一鞠躬」、「再鞠躬」、「三鞠躬」行三鞠躬禮後,復位 |
20 | 樂 作 | 樂曲啟奏,展開上香、三鞠躬,儀節之進行 |
21 | 樂 止 | 主祭者、分獻者行三鞠躬禮後復位,其儀節完成,樂曲止奏 |
22 | 行 初 獻 禮 | 主祭者隨引贊引導至香案前
行初獻禮:1.奠帛帛即祭神之幣、2.獻爵爵即酒、3.行三鞠躬禮 主祭者隨引贊唱詞行初獻禮 |
23 | 行 初 分 獻 禮 | 分獻者隨引贊引導至香案前
行初分獻禮:1.奠帛帛即祭神之幣、2.獻爵爵即酒、3.行三鞠躬禮 分獻者隨引贊唱詞行初分獻禮 |
24 | 樂 作 | 樂曲啟奏,引贊開始引導「主祭者、分獻者」至香案前,接者進行初獻禮、初分獻禮儀節 |
25 | 樂 止 | 初獻禮、初分獻禮其儀節完成,樂曲止奏 |
26 | 宣 讀 祝 文 | 宣讀祝文,以表祭祖至誠之心 |
27 | 全 體 肅 立 | 全體參禮者,皆莊嚴肅立以「敬祖如在」之至誠恭聽 |
28 | 鞠 躬 | 接著全體參禮者除執事者外,隨通贊唱:「一鞠躬」、「再鞠躬」、「三鞠躬」應聲行三鞠躬致敬 |
29 | 請 座 下 | 全體參禮者行三鞠躬致敬後,隨通贊唱:「請座下」而座下 |
30 | 樂 作 | 樂曲啟奏,展開行三鞠躬,儀節之進行 |
31 | 樂 止 | 行三鞠躬禮後,其儀節完成,樂曲止奏 |
32 | 行 亞 獻 禮 | 主祭者隨引贊引導至香案前
行亞獻禮:1.奠帛帛即祭神之幣、2.獻爵爵即酒、3.行三鞠躬禮 主祭者隨引贊唱詞行亞獻禮 |
33 | 行 亞 分 獻 禮 | 分獻者隨引贊引導至香案前
行亞分獻禮:1.奠帛帛即祭神之幣、2.獻爵爵即酒、3.行三鞠躬禮 分獻者隨引贊唱詞行亞分獻禮 |
34 | 樂 作 | 樂曲啟奏,引贊開始引導「主祭者、分獻者」至香案前,接者進行亞獻禮、亞分獻禮儀節 |
35 | 樂 止 | 亞獻禮、亞分獻禮其儀節完成,樂曲止奏 |
36 | 行 終 獻 禮 | 主祭者隨引贊引導至香案前
行終獻禮:1.奠帛帛即祭神之幣、2.獻爵爵即酒、3.行三鞠躬禮 主祭者隨引贊唱詞行終獻禮 |
37 | 行 終 分 獻 禮 | 分獻者隨引贊引導至香案前
行終分獻禮:1.奠帛帛即祭神之幣、2.獻爵爵即酒、3.行三鞠躬禮 分獻者隨引贊唱詞行終分獻禮 |
38 | 樂 作 | 樂曲啟奏,引贊開始引導「主祭者、分獻者」至香案前,接者進行終獻禮、終分獻禮儀節 |
39 | 宗親代表上香 | 儀節共進行三次獻禮,其隆重之舉,自然會有許多宗親來參於,故由代表來上香,以表祭祖之虔意 |
40 | 樂 止 | 終獻禮、終分獻禮其儀節完成,樂曲止奏 |
41 | 宣 讀 祖 訓 | 宣讀祖訓,以表恪守祖訓之心 |
42 | 全 體 肅 立 | 全體參禮者,皆莊嚴肅立以「祖訓如在」之心恭聽 |
43 | 鞠 躬 | 接著全體參禮者除執事者外,隨通贊唱:「一鞠躬」、「再鞠躬」、「三鞠躬」應聲行三鞠躬致敬 |
44 | 請 座 下 | 全體參禮者行三鞠躬致敬後,隨通贊唱:「請座下」而座下 |
45 | 飲 福 受 胙 | 主祭者隨引贊引導至香案前
行飲福受胙禮:1.飲福酒、2.接福胙(肉置於盤)、3.行三鞠躬禮 向神明祈福,神明將福賜於祭品(酒肉)中,而主祭者的飲福酒、接福胙,表示代表接受神明的祝福 |
46 | 撤 饌 | 由禮生將擺放在神案上供饌祭器上已掀蓋者物品,蓋回原位 |
47 | 樂 作 | 樂曲啟奏,展開撤饌儀節之進行 |
48 | 送 神 | 非常虔誠的送神,其虔誠的儀節次序是
由提燈禮生為先導,由持禮生後隨,分由東西兩行相對並行送神魚貫出中門,至門外背對,前行,分由東西門轉入復位,以送神樂曲之啟奏恭送 |
49 | 全 體 肅 立 | 送神禮生隊伍進入天井中央:所有堂內諸獻者、執事者、祭參禮賓客,皆莊嚴肅立恭送 |
50 | 鞠 躬 | 接著全體參禮者除執事者外,隨通贊唱:「一鞠躬」、「再鞠躬」、「三鞠躬」應聲行三鞠躬致敬 |
51 | 請 座 下 | 全體參禮者行三鞠躬致敬後,隨通贊唱:「請座下」而座下 |
52 | 樂 止 | 至其儀節完成,送神樂曲止奏 |
53 | 讀祝者捧祝司帛
者捧帛各詣燎所 |
讀祝文禮生捧祝文、司帛禮生捧帛,肅穆虔敬出中門至燎所,將呈獻給神明的祝文、帛焚燒,傳達到神明處,為祭典儀節次序之重要步驟 |
54 | 望 燎 | 主祭者隨引贊引導至燎所,望看「呈獻給神明的祝文、帛」有否細心的焚燒焚化完成,以表達至誠完成致祭之次序 |
55 | 復 位 | 主祭者隨引贊引導復位,捧祝文禮生、捧帛禮生由東西門轉入復位 |
56 | 闔 扉 | 一一關畢「中門、東門、西門」 |
57 | 禮 成 | 通贊引導糾儀者退 |
58 | 撤 班 | 引贊引導主祭者、分獻者、陪祭者退班 |
儀節次序禮生動作 goto Top
次序 | 儀節 | 禮生動作 |
1 | 鼓 初 巖 | |
2 | 鼓 再 巖 | |
3 | 鼓 三 巖 | |
4 | 執事者各司其職 | |
5 | 糾儀者升階監禮 | |
6 | 陪祭者各就位 | |
7 | 分獻者各就位 | |
8 | 盥 洗 | |
9 | 主 祭 者 就 位 | |
10 | 啟 扉 | |
11 | 瘞 毛 血 | |
12 | 迎 神 | |
13 | 樂 作 | |
14 | 全 體 肅 立 | |
15 | 鞠 躬 | |
16 | 請 座 下 | |
17 | 樂 止 | |
18 | 進 饌 | |
19 | 上 香 | |
20 | 樂 作 | |
21 | 樂 止 | |
22 | 行 初 獻 禮 | |
23 | 行 分 初 獻 禮 | |
24 | 樂 作 | |
25 | 樂 止 | |
26 | 宣 讀 祝 文 | |
27 | 全 體 肅 立 | |
28 | 鞠 躬 | |
29 | 請 座 下 | |
30 | 樂 作 | |
31 | 樂 止 | |
32 | 行 亞 獻 禮 | |
33 | 行 亞 分 獻 禮 | |
34 | 樂 作 | |
35 | 樂 止 | |
36 | 行 終 獻 禮 | |
37 | 行 終 分 獻 禮 | |
38 | 樂 作 | |
39 | 宗親代表上香 | |
40 | 樂 止 | |
41 | 宣 讀 祖 訓 | |
42 | 全 體 肅 立 | |
43 | 鞠 躬 | |
44 | 請 座 下 | |
45 | 飲 福 受 胙 | |
46 | 撤 饌 | |
47 | 樂 作 | |
48 | 送 神 | |
49 | 全 體 肅 立 | |
50 | 鞠 躬 | |
51 | 請 座 下 | |
52 | 樂 止 | |
53 | 讀祝者捧祝司帛
者捧帛各詣燎所 |
|
54 | 望 燎 | |
55 | 復 位 | |
56 | 闔 扉 | |
57 | 禮 成 | |
58 | 撤 班 |
陳德星堂101_1 |
陳德星堂101_2 |
陳德星堂101_3 |
陳德星堂96_1 |
陳德星堂96_2 |
陳德星堂96_3 |
陳德星堂96_4 |
陳德星堂96_5 |